【我身邊的工匠】高鐵筑夢人 ——記崇憑鐵路項目副總工程師湯宣鶴
在浩瀚的祖國南疆大地上,崇憑鐵路猶如一條新起的巨龍,蜿蜒穿行于山川之間。在此項工程建設中,湯宣鶴擔任新建崇左至憑祥鐵路四標項目副總工一職,肩負著建設崇憑鐵路工程的重任。
湯宣鶴,80后的江西人,工程師,一個典型的中國中鐵建設者,短發,雙眼炯炯有神,皮膚因長期戶外工作而顯得有些黝黑。他不算健壯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施工現場,他的眼神,總是透露出堅定和決心,就像崇憑鐵路線上的那些山峰一樣,棱角分明,不可動搖。他的手中,總是拿著圖紙、本和筆,那是他的日常工作中的“武器”,每天的工作都像是在“戰斗”,緊張而刺激。不了解他的人也許會懷疑他的能力,但是了解他的人或者跟他接觸過的人,無不被他的品格和敬業所折服。
心系團隊情系業 以身作則樹榜樣
湯宣鶴曾在蒙河鐵路、貴陽金馬路、南寧機場隧道等多個項目經驗累積,自2021年起,他擔任崇憑鐵路項目的副總工程師,在此期間,他深知施工技術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對工程的重要性,將這些原則視為日常管理工作的根本。為確保施工現場每位技術員專業能力,湯宣鶴定期組織現場技術人員進行學習。他深知,高鐵項目施工難度大,尤其是橋隧占比93.3%崇憑鐵路,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他總是結合項目的具體特點進行學習,使理論知識得以具體化。在日常工作中,他更注重實際操作和現場實踐的結合。利用空閑時間,他有針對性地將現場例子和實際數據引出,并鼓勵技術員們積極提出問題,分享經驗,通過討論和交流,提高技術員們的學習興趣。
為確保新加入的“雛鳥”能夠盡快適應并融入到項目部這個大家庭,湯宣鶴精心挑選合適的老技術員和見習生、實習生開展“導師帶徒”活動,以一對一的方式結對,形成技術員邊工作邊學習,從而培養新技術員的技術水平和獨立工作能力。他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每次到工地,都會帶領新成員到施工現場,打開圖紙邊向他們剖析工程細節。面對新人們的疑問,他總是耐心解答,鼓勵他們在實踐中邊干邊學,不斷提升自己。后期又根據每個人特點,制定詳細的培養計劃,讓新人迅速成長,快速地熟悉工作環境,并接替重要崗位工作。
夜色朦朧赴險途 英勇無畏渡難關
今年6月初,由于廣西連續強降雨導致湘桂線友誼段發生險情。面對這一緊急情況,湯宣鶴在接到項目領導緊急指示后,迅速行動,立刻率領工程部人員趕赴搶險現場。
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湯宣鶴和他的隊伍毫不猶豫地投身于抗洪搶險的艱巨任務中。他們晝夜不停歇,在大雨傾盆的環境中與時間賽跑,力圖盡快排除險情。湯宣鶴那瘦小的身影,在寬大的雨衣下顯得格外顯眼,他冒雨奮戰在第一線,穿梭在人群和機械中,時而指揮機械填筑路基,時而高舉雙手輔助機械……在雨中連續16小時晝夜奮戰,他未曾喝過一口熱水,也沒有在臨時的休息棚中坐下來歇息,誰也數不清他究竟跑了多少次。直到第二天的清晨,險情排除,他疲憊地坐在路旁,這才意識到全身的衣服已經被雨水浸透,雨靴內也積滿了冰冷的雨水。他笑著對身邊的人說:“幸虧這是夏天,雨水雖冷,但還不至于讓人感到寒?!?/p>
夜晚,辦公樓里燈火逐漸稀疏,而湯宣鶴的辦公室內依舊燈火通明。巨大的工作壓力,抽煙成了他必不可少羈絆,尼古丁成了他提神醒腦的依靠。每當夜深人靜,辦公室里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孤獨的身影。在這寂靜的時刻,他總是一人獨坐在電腦前,一口接一口地吞吐著煙霧。只有在吞云吐霧間,他的大腦才能獲得片刻的寧靜和休息。
為了確保6月21日那哮橋能夠順利完成其關鍵的轉體動作。湯宣鶴不給自己留下絲毫喘息的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跨鐵路轉體橋的施工準備工作之中。細致到每一個螺栓的檢查,每一段焊接的質量確認,甚至是對轉體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微小變量的精準預測,每一處施工細節都被他反復斟酌。畢竟,這一轉體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物理動作,它還承載著項目能否按期通車的重要使命,關乎著橋梁未來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終于,在21日,經過92分鐘的平穩轉體,轉體橋結構軸線與主橋線精確對接,轉體順利完成,徹底打通了全線架梁通道。這時的他才高興地說道:“距離乘坐高鐵又近了一步啊。”
勇擔重任心堅定 心中謀略繪藍圖
工地,對于筑路人來說就是家,他也不例外。一年365天,其中有95%以上的時間都投入在工地。湯宣鶴的辦公室宛如一個小型的指揮中心,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嚴謹與高效。墻上掛著詳細的鐵路線路圖占據了顯眼位置,它不僅是工作指南,也是工作努力的方向。桌面上,各類規劃圖紙和文件堆積如山,每一份都承載著他對未來鐵路的心血和希望。
在鐵路施工過程中,技術創新與技術挑戰是相伴相生的。崇憑鐵路項目由于橋梁和隧道占比較大,加之地下暗河和巖溶溶洞眾多,施工難度和安全問題成為項目面臨的重要難題。為了確保隧道施工的順利進行,項目部專門成立了攻堅克難小組,作為項目副總工程師,他深知攻克這些技術難題的重要性。針對現場復雜的地形地貌,湯宣鶴與團隊進行了反復的試驗和研究,共同破解了一系列技術難題。通過團隊的不懈努力,不僅成功保障了隧道施工的安全,還很大程度上節省了土地資源,并顯著降低了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團隊還成功研發了一種新型暗河巖溶隧道加固結構,并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
在工作過程中,湯宣鶴廢寢忘食,對自己卻是粗心大意。他的雙鬢,不知何時已悄悄爬上了幾絲白發。有次,在周末加班時,他女兒給他打過來視頻電話。電話那頭他女兒稚嫩的聲音傳來:“爸爸,你什么時候回家???我想你了,你能不能回來?。俊甭牭竭@句話,他的心突然一陣酸楚,他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好好陪過家人了。他強忍著淚水,笑著回答女兒:“乖,爸爸忙完這個項目就回家,一定好好陪你完?!睊鞌嚯娫捄?,他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就是這樣一個血氣方剛的“80”后,將自己的汗水揮灑在祖國廣袤大地,用青春譜寫著崇憑高鐵建設的贊歌。
工作中的湯宣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