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綠水青山 建設生態西渝
中鐵一局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三分部承建的向陽一號隧道位于重慶市城口縣明通鎮、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龍泉鄉境內,隧道全長12.766km,其中站前二標段承擔10.365km,設計時速350km,為I級風險隧道。向陽一號隧道進口、橫洞穿越大巴山脈,四周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如何有效處理施工中產生的廢水和達標排放,如何守護這綠水青山,講好西渝生態故事,是擺在建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保護一方凈土、守護一江清水,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三分部提前謀劃、科學部署,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向陽一號隧道進口施工前,完成了占地1500平米,處理能力達600m³/小時的廢水處理站,確保在項目施工的同時守護住這綠水青山。
向陽一號隧道橫洞處于宣漢縣國家4A級景區—巴山大峽谷內,隧道洞口位于距離公路50米的陡崖之上,且緊鄰馬木嶺溝,洞口場地狹窄,成為項目施工建設的“攔路虎”,洞外廢水處理站建設困難重重。
為打好施工生產和生態環境的攻堅戰,分部參建人員不等不靠,主動出擊,與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多次到向陽一號隧道橫洞現場踏勘,共同商討研究方案,并尋求社會資源優化方案,增加成本投入,科學改進施工廢水處理工藝,采用占地面積更小、處理速度更快、處理效率更高、自動化程度更高、管理更簡便的磁微濾技術處理橫洞工區施工廢水,是西渝高鐵全線唯一一座具備1000m³/小時處理能力的磁微濾分離工藝廢水處理站。
磁微濾技術是在傳統混凝技術的基礎上同步加入磁種,使其與混凝劑、污染物等結合成一體,形成磁性復合體,然后利用自身比重大、沉降快的特點加速固液分離,從而將污染物去除的方法,通過磁分離裝置可實現磁種回收和循環利用,節約成本。
洞內施工產生廢水經洞外預沉池預沉淀后由管路引入調節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液進入混凝反應系統,通過加藥系統加入混凝劑和絮凝劑,并在混凝反應系統加入磁種,絮凝體(污泥與磁種)經磁微濾分離系統實現泥水分離,出水進入PH調節池,經過自動及人工雙重檢測達標后排放,切實做到了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河流之中。
抬頭青山,低頭碧水,項目在施工建設中所做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取得的實效,贏得了當地政府及沿線居民的高度評價。來時青山綠水,走時綠水青山。今后項目將持續推進綠色建造,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呵護巴渝大地的山川秀美,建設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高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向陽一號隧道橫洞廢水處理站全景
依山傍水的向陽一號隧道橫洞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