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盤點⑦丨呼市集群項目:促進區域融合 提升管理效能
冬雪頻降,寒意正濃。當下呼和浩特氣溫已降到零下,公司呼市集群項目施工現場,仍是熱火朝天、如火如荼的施工場面。
呼市集群項目作為公司首批項目集群之一,根據自身特點,積極探索項目發展管理模式,確立了“依托項目構筑經營平臺,樹立形象推進區域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優化管理、激發潛能、資源共享、標準統一”為目標,合理配置人力、財務、物資設備等資源,項目之間相互幫扶,抱團取暖,從2015年公司參與呼市地鐵一號線新華廣場站建設以來,先后中標了馬鬃山滑雪場、啟航大廈、新華三中央實驗室、呼市新機場附屬工程、沙爾沁供熱管網、包頭標準化廠房等16個項目,實現了降本增效、滾動經營、內強素質、外拓市場的目標。
干好在建就是最好的營銷
“干好在建就是最好的營銷”,項目部根據呼和浩特冬季較長、有效施工期較短的地域特點,因地制宜,總結出“快準狠”項目三字管理口訣,即快速行動、準確判斷、狠抓落實,在項目管理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2015年,公司中標呼市地鐵一號線新華廣場站項目,項目為地鐵一號線和二號線的換乘站,工地周邊人多車密,地下管網錯綜復雜,協調施工難度極大,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需要用最精巧、最高效、最具前瞻性的設計方案來破題。面對市中心復雜的地下管線布局、密集的人流與車流通行壓力,項目團隊采取蓋挖逆作法施工,先構筑頂板,以此為“保護傘”,最大限度減少對地面交通、周邊商業活動的干擾,在城市 “心臟” 地帶有條不紊地開展地下作業。挖掘過程中,精細測量、嚴謹監控,精準把控每一寸土方的開挖與結構的澆筑,一磚一瓦、一梁一柱皆嚴格遵循高標準,從圍護結構的穩固筑牢到主體結構的堅實成型,高效快速地完成了呼市地鐵最重最長的地下連續墻鋼筋籠,5個地鐵出入口、17個物業開發出入口、6組風亭和8個安全出口及占全線遷改總量的三分之一的遷改工作。
辛勤耕耘收獲累累碩果。2018 年,項目一舉斬獲2018年呼和浩特市“工人先鋒號”“全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等諸多獎項;2019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杯”工程質量獎;2021年度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2021年,呼市集群項目團隊憑借著卓越口碑中標馬鬃山滑雪場項目,然而項目建設伊始,便遭遇了極大挑戰。冬季施工環境嚴酷至極,零下 20余度的極寒氣溫,讓施工現場仿若一座巨大的 “冰窖”。機械在低溫下頻頻“鬧脾氣”,零件凍損、運轉卡頓;施工材料也變得脆弱“嬌貴”,混凝土凝固時間大幅延長,鋼材韌性受考驗,作業時長被嚴重壓縮,諸多工序舉步維艱。而工期,卻如一道無情的緊箍咒,緊迫到以日以時來精細計算,每一項施工任務的交付節點都迫在眉睫,不容絲毫懈怠。面對如此困難局面,項目管理團隊毫無懼色,集團公司和公司領導現場坐鎮指揮,調遣精兵強健,全體管理人員迅速擰成一股繩,以高度敬業的姿態和默契高效的協作投入戰斗。技術負責人挑燈夜戰,精心梳理施工要點,面對面、手把手給管理人員及作業班組進行詳盡的安全技術交底,借助高精度定位儀器與 BIM 模擬技術,確保每個環節操作規范、安全紅線卡控。試驗員們也不顧嚴寒,仔細查驗原料品質,從源頭上把控工程質量。現場管理人員實行倒班制,24小時全程堅守現場,悉心指導施工流程,調配人力物力。如此極寒天氣中,黨員先鋒隊和青年突擊隊沖鋒在前,“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依照項目復雜實況編制周全方案,組建專項攻關小組筑牢質量、進度、安全防線。公司專家組也帶著豐富后臺經驗深入一線,優化架構、把控選材、靈活調度,助力項目沖破重重艱難,向著高標準高質量穩步邁進。
參建員工戰酷暑冒嚴寒,69天完成了4.3億元產值,單月完成產值突破20000萬元;經過4個月的鏖戰,完成滑雪賽道7條、戲雪區域3處、滑雪服務大廳8902平方米、索道2條以及相關商業配套設施,確保了馬鬃山滑雪場一期工程順利營業,獲得業主單位的高度肯定。建成后的馬鬃山滑雪場成為了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室外滑雪場,有效促進了呼和浩特市冰雪運動普及發展,成為呼和浩特及周邊民眾新的打卡點,同時也為公司后續區域滾動經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集約化管理 促進四大融合
呼市集群項目積極踐行集約化管理理念,深度促進了人才、資源、管理等多方面的融合,與集團公司和公司狠抓的“四大融合”高度契合。
資源調配方面,呼市集群項目在材料供應上制定了區域采購計劃,優先與優質的戰略合作方合作。對于建筑鋼材的采購,與本地鋼鐵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協議,確保鋼材質量穩定且供應及時,同時降低了采購成本。在機械設備資源共享上,根據各項目的施工進度和需求,合理調配塔吊、挖掘機等大型設備,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減少了設備閑置成本。
財務管理上巧施區域集中統籌“妙法”,借助標準化流程與信息化“利器”,實現財務數據實時“透視”、精準“剖析”,成本管控“有的放矢”。商務領域,更有資深專業骨干嚴陣以待,在合同簽訂“把關口”、變更索賠“關鍵點”嚴謹審視,筑牢風險“防火墻”。勞務分包管理層面,構建了嚴苛的評價體系“篩子”,遴選出信譽過硬、技藝精湛的勞務隊伍,于區域內合理“排兵布陣”,護航項目施工進度與質量“雙保險”。項目還特別注重人才的內部培養與交流,通過定期組織培訓課程、技術研討會等活動,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鼓勵員工在不同項目之間輪崗交流,讓員工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分享大型項目建設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各項目之間的協同發展。
2022年至2023年間,呼市集群項目填補了在房建工程上的空白,先后承建了呼市啟航大廈、綏遠軒、新華三集團中央實驗室、呼市新機場附屬工程等項目。還先后中標沙爾沁供熱管網、包頭標準廠房、愛邇電子廠供熱改造、武川縣三北退化草原修復工程等施工項目。
2022年,在呼市新機場項目建設中,項目團隊憑借扎實深厚的專業功底、精益求精的技術工藝,直面復雜地質條件、高空作業、施工道路復雜多變、點多面廣、氣候惡劣等挑戰,從基礎澆筑作業的穩扎穩打,到框架搭建環節的精準把控,全過程遵循嚴苛標準,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憑借過硬技術本領攻克重重難關,為呼和浩特交通樞紐建設筑牢了堅實根基。
2023年10月,隨著沙爾沁工業園集中供熱管網項目的中標,呼市集群項目施工又涉及到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集群項目管理團隊迅速調配施工人員,學習規范研究圖紙,結合實際制定施工計劃,嚴格控制施工過程,確保施工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項目面臨線路長、征地難、交叉作業點多等諸多挑戰,一方面地下管網錯綜復雜,另一方面還要確保不影響園區企業正常運營。項目管理團隊憑借專業技術和嚴謹態度,在每個換熱站及長輸管網施工配備專人盯控,執行 24 小時倒班制,一手抓外部協調,一手抓生產調度,按期完成了29公里的管網鋪設及14 座換熱站、 1 座中繼泵站的施工任務。項目按時完工,得到了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園區入駐企業和居民的高度評價,為雙方未來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推動呼市集群區域滾動經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24年,集群區域又相繼中標呼市經開區城市副中心供熱管網及設施提升改造、沙爾沁供水續建、人才公寓提升改造等施工項目。
區域黨建 助推項目高質量建設
項目黨支部自成立以來,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堅持項目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馳而不息抓組織建設、抓人才隊伍、抓重點難點、抓工作作風,為項目生產經營提供了重要保障。項目黨支部嚴格落實公司黨委的部署和要求,每月組織召開支委會,對標準化建設、勞動競賽、黨建工作等重點進行分析總結,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糾偏,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認真履行“一崗雙責”職責,切實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目標。
面對工期壓力、安全質量風險、系列復雜的外部環境,項目黨支部聚焦中心工作和急難險重任務,開展高揚黨旗、勞動競賽、創崗建區等特色活動,以黨建引領、班子率先、骨干盯控等集體智慧,為項目高質量推進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項目黨支部圍繞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積極與地方政府、業主單位開展黨建聯建活動,與轄區派出所、醫院、消防等相關職能部門定期加強溝通交流,切實贏得了地方政府、當地百姓對工程建設的全力支持。呼市集群項目涉及房建、壓力管道、鋼結構、無人機播種等多個專業,在抓好現場生產和安全的前提下,為員工制定年度提升計劃,從模塊認證、定職、考證等方面促使員工自我進步。近兩年,集群共有5人取得一建證書,2人通過高級職稱、5人通過中級職稱評審;11人取得各類模塊證書。經過項目和公司考評及能力確定,項目推薦14人次走上新的崗位。
此外,項目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要求,及時開展廉潔從業教育,對關鍵崗位及新提職人員開展廉潔談話,簽訂廉潔從業承諾書、廉潔工程共建協議,為項目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呼市集群項目高度重視宣傳文化工作,在馬鬃山滑雪場、呼市新機場、沙爾沁供熱管網等項目建設過程中,多次組織中央級媒體宣傳報道,充分展示了中鐵一局的品牌形象。項目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多次組織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集體生日”及各類文體活動,切實增強了項目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區域各項目的高質量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項目黨支部定期與項目團支部共同開展青年職工談心交流活動,及時制定新員工培養計劃,認真落實導師帶徒工作,為項目人才儲備提供保證;根據項目施工專業統一調配人員,充分發揮每個職工的專業特長,利用以老帶新和集群項目中豐富的崗位優勢、競爭優勢、各項目間經驗交流學習的優勢,使職工工作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中鐵一局及四公司正以鏗鏘有力的步伐在呼和浩特這片熱土上顯身手、展作為,呼市集群項目團隊將矢志不渝秉持“逢一必爭 有冠必奪”的工作理念,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為呼和浩特乃至內蒙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應盡力量。
11
呼市地鐵新華廣場站
熱力管網項目
馬鬃山滑雪場
新華三試驗室大樓
呼市新機場機坪塔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