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強基增效】走好“四步路” 助力見習生成長——中鐵一局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項目部一分部見習生初期培養側記
10月1日,中鐵一局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二標項目部一分部員工用一場別開生面的拓展活動共慶祖國75歲華誕,凝聚筑夢西渝高鐵的團隊力量。活動中,7名積極、活潑向上的見習生成了一股獨特的“聚力點”,讓活動更有凝聚力。
很快,今年的新員工入職已兩個多月,分部高度重視,改變觀念,創新舉措,扎實細致走好迎新、創新、帶徒、關愛“四步路”,助力見習生們從啟蒙融入、了解學習、夯實基礎、增強自信……,一步步走好他們的成長路。
走好迎新之路 助力融入
新員工經過二十幾天公司組織的崗前入職培訓后,從學校到公司,再到項目,這期間要經歷兩次環境適應和思想轉換。分部提前部署,精心準備,做好新員工的接收工作,指派專人前往萬源火車站接送,亦或安排乘坐順路車從寶雞直達項目,用心備齊生活辦公用品。
項目部組織舉辦迎新儀式,開展迎新座談會、見面會等,分部領導及部門負責人與新員工們面對面親切交流,項目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與七位新員工談心談話,項目分管領導帶領新員工熟悉辦公和生活場所,熟悉項目環境和人員,舉辦新老員工座談會,讓其真切感受到項目重視與溫暖,有家的感覺。
分部制定了見習生培養方案和具體舉措,各部門輪流開展不少于1天的入職培訓,以安全教育第一課開啟了項目職業生涯,新員工了解了項目基本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明晰了各部門職能和崗位職責,上好職業啟蒙第一課。通過一系列迎新活動,幫助新員工更快轉變角色,平衡心理預期,更好地融入和適應項目,認同企業。
走好創新之路 助力培養
分部認真總結2023屆見習生培養經驗和得失,打破慣例,轉換思維,創新培養舉措。
實行建群管理。個性化定制“‘西’望成長,‘渝’”你有約見習生培養群,總工程師、工程部長每天發布學習計劃,見習生們將每天所學所思在群內交流,大家談思想、說想法、提建議、談理想,為見習生提供一個充滿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交流平臺和陣地,分部領導時不時提問,檢驗學習情況,見習生們隨時互動交流,分享知識和快樂,群管理見證著見習生成長的印記。
強化現場輪學。將7名見習生一分為二,按照每組一個月左右時間輪流到現場學習,內業學完到現場,現場學完學內業,指定總工程師、技術主管負責督促教學,目前第一輪輪學已結束,取得良好培養效果。
開設工地課堂。分部開設工地課堂實踐活動,副經理、副總工、工程部長專人負責,每周不少于三次,從最基本的結構物認知、工藝流程、工序標準、設計參數等開始,帶著見習生現場授課,一對一“保姆式”實地踐學,從書本到現場,從理論到實踐,讓見習生們對項目建設有了更深刻的認知,強化了學習技巧和接受認知能力,為快速適應崗位需求奠定了基礎。
走好帶徒之路 助力教學
分部在導師帶徒方面不斷嘗試,打破新員工到項目后第一時間指定指導老師,簽訂導師帶徒協議后,便將見習生分配到各工區的一貫做法,避免見習生過早到工區后引發“不適癥”。
一是全面了解,突出重點。分部主要領導親自交流了解,座談調研,詳盡了解每位見習生的特點和規劃,按照“技術先行”的理念,遵循“發揮專長、復合培養”的原則,將7名工程、商務、綜合類見習生全部放到工程部見習,打好工程技術根基。
二是量身定做,精確匹配。初步選定指導老師候選人,帶領見習生通過現場輪學、工地實地踐學活動開展,讓指導老師與見習生們有效融合,互融互通,分部深入研究,綜合研判,尋找師徒之間的契合點和匹配度,最終指定“情投意合、互勉共進、德才兼備、教學相長”的師徒結對子。
三是求真務實,助力教學。分部堅持以“帶”為重點,以“學”為主線,通過部門輪崗、崗位練兵、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以及技術人員上講臺等活動,堅持培訓與競賽相結合,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模擬實戰等方式,求真務實地開展帶徒教學活動。
走好關愛之路 助力成長
分部樹立“視見習生為親人,見習生把項目當自家”的人才關懷理念,建立主要領導每月1次,分管領導每月2次,指導老師次數隨機的談心談話機制,注重思想引導、組織關愛、人文關懷和感情融入。
見習生入職近兩個月以來,分部積極開展了以見習生為核心的系列關愛暖心活動。剛到項目幾天,分部便組織了暑期一日游活動,見習生們暢游自然美景,放松身心;在項目首屆“西渝杯”籃球賽中,見習生們團結協作,奮勇爭先,斗志昂揚的精神風采,彰顯著“西渝力量”;團建活動中,見習生們更是青春飛揚,激情碰撞,歸屬感滿滿。
此外,分部還組織見習生們開展義務綠化植樹、河道污染清潔、青安崗等志愿服務及“夏送清涼”活動,樹立了見習生熱情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形象,見習生們在活動中展示自我,綻放光彩,感受關愛,融入項目。
想要向上生長,必先向下扎根。分部將不斷豐富見習生培養舉措,打好組合拳,走好多步路,用心澆灌,用情呵護,用力培養,鋪好見習生成長之路,讓見習生在西渝高鐵建設中書寫精彩篇章,實現人生價值。
迎接新員工
2024屆迎接新員工座談會
學習使用測量儀器
安全教育培訓
團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