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三化”管理建精品 ——公司蘇州地鐵8號線通信項目設備室建設小記
?。ㄌK州訊)一排排筆直的線纜,一列列整齊的機柜,一塊塊干凈的地板,這是走進蘇州地鐵8號線綜合通信弱電設備室給人的第一印象。
公司承建的蘇州地鐵8號線通信項目包括時家橋站和中塘公園站兩座弱電設備室。設備室雖然面積不大,卻整合了專用通信、信號、綜合監控、門禁和自動售檢票等多個系統,更是項目施工最能體現工藝和質量的“臉面”所在。為了提升管理,打造精品,項目部聚焦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水平,以“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為抓手,打造精品弱電設備室。
“標準化”建樣板
項目部堅持“標準化”施工理念,針對設備室涉及系統多、線纜布放量大、交叉作業多等特點,組織技術人員開展現場調研,進一步細化施工流程,制定了詳細完整的施工方案。同時,項目部選取時家橋站建設樣板設備室,組織召開了《時家橋弱電機房施工方案》評審會,邀請業主、監理及參建各方共同商定了施工標準和樣板工藝。
兩座設備室建設過程中,項目部嚴格落實技術交底工作。施工前,每道工序都制定了工藝標準,現場都張貼了工藝卡片,作業人員按照標準化施工流程,嚴把每一道流程,嚴抓每一處工藝。設備室內,也按照標準化管理要求,配備了8小件,即滅火器、工具架、辦公桌椅、除濕機、打掃用品,鞋套柜、溫濕度計、垃圾箱等工具。此外,項目部還通過設置展板、張貼海報等途徑,積極營造“建設精品工程”的施工氛圍,提升全員標準化施工意識。
“信息化”提效率
為了確保設備房各種機柜、走線架等安裝精準到位、一次成優,項目部組織技術人員提前參照圖紙做好現場定測,確定了所需材料及相應的數量,隨后開展BIM建模工作,實現可視化布置,對現場使用材料清單、機柜排布、走線架安裝、線纜排布等進行規劃布置和分析優化,并建立了三維模型,便于指導現場施工。正因為運用了BIM技術,提前進行了各種規劃,使設備房的空間和設備布置更加科學合理,使項目在施工中有效避免了交叉碰撞和返工現象,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與此同時,項目部還對設備室各機柜的相關信息進行了分類整理,錄入二維碼信息平臺,生成二維碼標識粘貼在機房。只需要通過“掃碼”,即可掌握機柜內的設備系統功能簡介、安裝設備清單、設備配線臺賬等主要信息,不僅施工過程清晰可追溯,更便于后續設備使用和維護。
“智能化”強管理
項目部結合業主單位首通段工期節點要求及項目特點,通過和地盤管理單位協調,決定利用車站無線網絡,將互聯網與項目施工建設進行深度融合,實現設備房建設的“智能化”管理。
項目部以時家橋車站為試點,在時家橋設備室內安裝了2臺具備語音對講功能的云臺攝像頭,利用手機APP軟件,通過地下車站無線網絡實現遠程在線監控,不僅可以進行語音對講,并且可回放錄像,能夠隨時掌握設備室內情況。另外,項目部還在機房安裝了1臺具備遙控功能的除濕機,利用攝像機語音對講便可實現對除濕機的遠程操控。
通過一系列“智能”設備的投用,提高了工程的監測和管理效率,項目管理人員通過遠程監控可隨時隨地查看指導設備房內施工情況,并對其他專業文明施工進行管控,確保了設備房的施工安全和工藝質量。
在項目部“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下,綜合通信弱電設備室的建設實現了人力投入最小化,效率提升最大化,也即將完美交付。
設備室全景
標準化設置
機房配線
遠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