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員工風采】放心食堂守護者——記雄商高鐵遷改項目廚師苗衛超
(雄縣訊)“這是我們的舞臺,散發魅力趁現在……”清晨6點30分,雄商高鐵遷改項目廚師苗衛超新一天的工作已經開始,炒勺碰鍋沿與青春激昂的《青蘋果樂園》歌曲交織,這一刻操作間儼然成了他的專屬樂園。
70后的那代人大多勤奮且責任心強,苗衛超自然也不例外。在操作間,他總是頭戴一頂白色無紡布廚師帽,一身深紅極具中國風的廚師裝,衣帽總是潔凈如新。我曾好奇問他:“每天圍著鍋臺轉,衣服咋保持這么干凈?他說:“有兩套一樣的衣服,每天堅持換洗,當廚師的人自己不收拾干凈,怎么能讓食客放心吃飯。”苗衛超采購食材以“快消快采”為原則不用隔夜菜,鎖住食材新鮮,做到營養和安全兩不誤。
項目倡導低鹽低油脂的科學膳食。然而常言說得好“好廚子一把鹽” 在少鹽少油的限制下,苗衛超的手藝仍顯游刃有余。芹菜炒前要焯水去苦味可使色澤更顯綠嫩欲滴,加幾片京味香腸與豆腐干爆炒,令人垂涎;排骨先焯水去血沫去腥,后大火滾沸再轉文火慢燉,不過多時便香氣彌漫;土豆要手工切絲,砧板、刀工和老陳醋共同成就了炒土豆絲的家鄉味道。
這些烹飪中的細節緣于苗衛超肯花心思研究菜品的自身特質,使之色澤與鮮香在烹飪時得到充分保留。所以不靠“一把鹽”的襯托,他仍能把大鍋菜炒出小灶的神韻,色、香、味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項目上陜西人多,喜面食。苗衛超是寶雞西府人,做岐山臊子面來特是拿手。他做的岐山臊子面精髓來自于酸辣兼具的肉臊子和勁道的手工細面,佐以黃蛋餅、黑木耳、紅蘿卜、青筍塊兒,再澆半勺地道的油潑辣子,嗨,真是絕了!那味道即使與網紅店比拼也毫不遜色。苗衛超從不買預制肉臊子,都是親手煸炒。他說:“現在外邊的東西咱也不太放心,自己做食品安全上完全能保證。”
如果你覺得這碗岐山面便是美食的全部,那就大錯特錯了。必須再來一個外焦里嫩剛出爐的電烤餅夾酸辣肉臊子,吃一口夾餅再喝一口酸湯,這才是項目上吃岐山臊子面的正確方式。
難怪同事們直呼:“苗師傅,實在把人撐得不行了,你要負責啊!”
苗衛超的拿手面食可不僅限于岐山臊子面,諸如拉條子、褲帶面、炸醬面花樣層出不窮,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的。眼見得大家在被“催肥”的路上越走越遠,項目部不得不“狠心”規定:一周只能吃一次面,不能再多啦,絕對不能再多啦。
一聲春雷萬物復蘇,又到了吃山野菜的季節。初春里,苗衛超自然也懂得“老陜們”的“小心思”,他托菜市場老板采買了白蒿,為大家蒸制傳統麥飯。做一碗麥飯容易,做幾十人的可就難了,要把一大包連根帶土的白蒿收拾干凈,沒點耐心真不行。早餐后苗衛超收拾完衛生,便一個人坐在操作間靜靜地摘菜,等拾掇完便又到了該做午飯的時間,一刻都不得閑。他不愿麻煩同事們幫忙,他說:“大家各有各的工作,不能顧此失彼,這是我分內的事兒。”
苗衛超雖在菜譜上追求花樣多變,在飯菜的量上卻把持有度。他會隨時關注項目部每天的人員動態:誰出差、誰請假、誰中午趕不回來,甚至誰飯量大或小都一清二楚。每天做的飯菜“掐尺等寸”避免剩余造成浪費,要是“不速之客”在飯口上臨時回來,很可能會吃“閉門羹”。每到這時苗衛超就會主動問:“吃飯沒?咱啥都有給你做一點,快得很一會兒就好。”
苗衛超的作息時間特別規律。每天晚上忙完了灶臺的事兒,換上便裝在項目部附近快步走上兩三公里。他說堅持鍛煉有助于更好入睡,廚師這工作每天起得早,睡眠不好很耽誤事兒。鍛煉返回后,跟愛人和孩子視頻通話也是每天的“規定動作”,一身好廚藝雖然不能為家人所用令他有些遺憾,但看到項目同事們吃得滿意、吃得安全,他同樣開心不已。
同事們也一致認為:“苗師傅做的飯菜香、有營養,安全更是有保障,他是項目放心食堂的締造和守護者。”
工作中的苗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