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風采】柔肩挑重擔 無私繪青春 ——記中鐵一局八公司九梓大橋項目助理工程師陶倩倩
2021年7月,陶倩倩踏入了中鐵一局八公司的大門,從實習到見習,再到資料員,她迅速適應了各種角色的轉換。在九梓大橋項目中,她不僅是現場勘查、工序跟蹤、資料管理的能手,還是BIM研究和方案編輯的行家里手。她的身影忙碌而堅定,無論是辦公室里的細致工作,還是工地上的實地勘察,她都做得井井有條,展現出極高的職業素養。
回想起2021年6月的那場招聘會,陶倩倩在蘭州交通大學的校園里,被中鐵一局八公司的招聘信息所吸引。她毅然選擇了這個自己熱愛的行業,決心在這里施展才華。入職后的培訓讓她深受觸動,前輩們的奮斗足跡、優質工程的建成故事,都深深感染著她,激發了她干出一番事業的決心。同年7月,陶倩倩被分配到九梓大橋項目,這座被譽為“全國首座鋼桁梁與拱殼組合體系”的橋梁,不僅技術含量高、施工標準嚴,而且面臨著諸多難題。然而,這些困難并沒有讓她退縮,反而激發了她不斷進取的精神。她通過實踐努力,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為了熟悉施工工序,陶倩倩跑遍了工地的各個施工面,對各個崗位的流程了如指掌。遇到不懂的問題,她及時向部長、總工請教,虛心學習,不斷進步。她珍惜每一次參與方案編輯和技術專題會的機會,將其視為寶貴的實踐經歷,讓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在一次項目施工方案專家論證會上,面對專家對鋼梁頂推方案的疑問,陶倩倩展現出了她的專業素養。她耐心傾聽專家的意見,用詳細的數據進行推算,最終得出了現有方案是可行且安全的結論。她的回答得到了現場專家的認可和贊賞,也展現了她的嚴謹態度和扎實功底。
在九梓大橋主橋墩施工過程中,陶倩倩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了解決12米深水區一次性澆筑混凝土無偏差的難題,工程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陶倩倩根據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提出了采用鋼板樁圍堰施工的方法。這一方法不僅能快速堵住溢水,還能實現連續性施工,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經過多次討論和驗算,她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最終,項目部按照這一思路制定了施工方案,并成功通過了中鐵一局專家組的評審。這一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陶倩倩的深入思考和扎實專業知識。
九梓大橋項目作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其工程資料和施工現場的檢查工作尤為重要。陶倩倩深知這一點,她帶領幾名實習生認真整理檢驗報告、完善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交底等工作。她確保文件資料齊全、有序,電子版和紙質版一一對應,清單詳細。每當需要查找資料時,她總能迅速準確地找到所需內容,為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陶倩倩在校期間就掌握了CAD繪圖和BIM軟件的應用技能。在九梓大橋項目施工中,她積極推廣應用BIM技術,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她多次深入現場收集施工視頻素材,查找相關資料,完善施工記錄。通過與BIM軟件公司的緊密合作和自身的不斷努力,她成功帶領項目工程技術團隊完成了《九梓大橋及接線工程BIM應用》軟件的制作和推廣應用。這一成果不僅提升了項目部的施工管理水平,還贏得了業主的高度認可,并榮獲了中國公路協會“天工杯”數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大賽銀獎。
為了確保作業隊施工交底的落實,陶倩倩連續一個星期每天跟蹤調研各作業隊技術交底的執行情況。她從班前安全講話到施工過程對照交底,再到檢查驗收依據交底,每一個環節都親自把關。她通過交談、現場糾偏等方式解決問題,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對于忽視交底的行為,她毫不留情地收集影像資料,在交班會上公開曝光,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不斷改進提高。她的嚴謹工作態度和高效工作方法極大地促進了項目技術工作的規范化,也提高了現場的安全質量管控水平。
陶倩倩的出色表現背后是她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學習。她喜歡閱讀各類書籍,從技術交底到專業書籍再到黨政工團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都有所涉獵。在工余閑暇之時,她常常沉浸在書海中不斷汲取新知識。她的上進心、責任心和奉獻心深深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成為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隨著3月的到來,九梓大橋的建設進入了拱殼安裝攻堅階段。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陶倩倩和她的團隊依然保持著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他們每天奔波在1.547公里的筑橋過程中,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細節的變化。他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早日實現通車這個共同的心愿。
在九梓大橋項目的建設中,陶倩倩用她的柔肩挑起了重擔用她的無私書寫了青春。她的工作雖然平凡但卻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
陶倩倩
建設中的九梓大橋
工作中的陶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