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風采】跑在項目建設前面的“掃路人”——記中鐵一局襄荊鐵路項目二工區領工員鮑宏剛
“老鮑去雷坪了,今天一天都沒回來。”
“他剛走,去鎮政府了。”
……
鮑宏剛是中鐵一局襄荊鐵路項目二工區的領工員,今年49歲的他已經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滾打了31年。前30年里,他干得最多的是“領工”的事,主要負責組織現場生產;到了襄荊鐵路項目后,因分工需要,擔負起征地拆遷的重任,主要負責為現場施工生產“掃清障礙”。“以前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現在換我為大家服務了!”他打趣到。
中鐵一局承建的襄荊鐵路3標項目全長29.12千米,橫跨襄陽、宜城、鐘祥、荊門市4個市,鮑宏剛所在的二工區涉及2個市、2個鎮、6個村的征地拆遷任務,主要任務包括:鐵路紅線用地560畝、便道用地130畝、拌合站22畝、棄土場35畝,涉及的道路、通訊線及水電線路更是錯綜復雜。為此,項目部專門組建征拆小組,項目黨工委書記葛國強領導負責,二工區由黨支部書記劉寶偉配合落實,鮑宏剛是打頭陣的“先鋒官”。
“村民對征地有情緒,換位思考我也能理解,但是項目施工等不起、慢不得。”鮑宏剛說。為快速打開局面,征拆小組在多次實地調查后,將象河特大橋5號墩西側雷坪村的一戶人家作為工作的切入點。他家的一畝半水田正好處在項目計劃臨時用地內,如果這片地征不下來,施工隊伍進場后將連停放大型設備、堆放材料的地方都沒有。鮑宏剛夜以繼日的給他們家做工作,把征拆政策、補償標準和襄荊鐵路建成后的益處掰開了講、揉碎了說,此時恰逢他們家老人過生日,鮑宏剛親自提著蛋糕登門祝壽,終于獲得了他們的理解和配合,最終用時7天完成了此地的征拆任務。該塊水田的順利征用,為象河特大橋的4號、5號、6號、7號墩樁基施工打開了切口,整個二工區的施工局面也就此拉開。
突破口打開后,鮑宏剛想得就是如何快速“多點開花”和“連點成線”。一方面,他從地方政府、鄰里、親戚等社會關系上尋求突破,挨家挨戶走訪上門,與村干部交流談心、與鄉親們拉家常交朋友,并針對不同的村民情況制定不同的解決對策,最大限度地爭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他留意村民的所及所需,由項目部組織對生活有困難的村民進行慰問,為村民們平整場地、清理便道……很多村民被項目的真誠和耐心打動,態度逐漸轉變,同意簽下臨時用地協議。
象河特大橋主墩12號墩的建設用地要經過雷坪村一處磚廠,需要倒房騰地,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拉鋸戰持續了半年。鮑宏剛多次上門走訪,卻經常遇到電話拒接、吃閉門羹的情況。在與同村鄰居拉家常的時候,鮑宏剛偶然得知了磚廠廠主母親生病住院的消息,于是便提著水果趕到了醫院。到醫院后,他只字不提征地的事,又是幫忙倒水打飯,又是陪老人聊天,一來二去的,廠主一家與征拆小組的關系緩和了下來。再經過征拆小組一次又一次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溝通,廠主一家的態度也從開始的抗拒變為接受配合,并最終趕在主墩施工前完成了合同簽訂。
鮑宏剛把征拆經驗總結為六個字:政策、法理、人情。他說:“村民關心的無非是搬遷、補償等問題,我們引之以政策、曉之以法理、動之以感情,鄉親們都會看得清、算得清的。”
在整個征拆小組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區二級高鐵辦等各方的支持下,中鐵一局襄荊高鐵征拆工作逐點突破,并通過以點帶面、邊談邊拆等方式快速推進。2023年3月,跨浩吉鐵路轉體橋所用土地清表完成。同年8月至12月,二工區樁基、墩身、土方、承臺施工飛速推進。
“老鮑白天為了征地跑政府、跑村鎮、跑相關單位,晚上還要抽時間計算占地金額數據、擬寫臨時用地協議,但從沒半句怨言。”葛國強說道。“只要協議能簽下來,不管跑多少趟、修改多少次,都值得!”,鮑宏剛說。
鮑宏剛只是千千萬萬個工程“地畝員”的一個縮影,但正是因為有這些奔走在田間地頭的“先行者們”,工程建設的腳步才得以高效全速推進。
鮑宏剛協調村民糾紛
鮑宏剛走訪彭灣村村民家了解情況
鮑宏剛擬寫臨時用地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