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風采】不同角色演繹多彩奮斗人生——記中鐵一局麗水項目安全質量總監張光明
監督員、大管家、“藝術家”,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角色標簽卻都是中鐵一局麗水項目安全質量總監張光明的真實寫照,在麗水項目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他以好學之心、擔當之肩迎接每個角色賦予的經歷和鍛煉,讓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歇。
當“張總監”,他鐵面無私
自2001年加入中鐵一局八公司(原橋梁公司),張光明已在安全質量環保的崗位上工作了16個年頭,從鐵路到公路,從市政到橋梁,雖然積攢了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但他始終告誡自己在安全工作上“小心使得萬年船”。
麗水城市風廊項目是中鐵一局歷史上跨度最大的城市橋梁,也是浙江省單跨最大的下承式鋼結構拱橋。項目的施工安全風險等級為1級,大型構件吊裝更是防控的重點。根據施工計劃,4月上旬要完成首榀鋼梁架設,為此,張光明提前編寫好安全管理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仔細確定浮吊船避險安全錨定樁位置,并事無巨細地對每個環節進行檢查確定:為密切關注吊裝安全,在現場增設風速儀;為確保吊裝安全,在履帶吊盲區位置安裝雷達報警器,并嚴格把控鋼絲繩采購質量;吊裝作業開始前,統一規范對講機指揮信號……直到4月12日,首榀鋼梁成功架設,張光明懸著的心才得以暫時放一放。
一向溫和的張光明,在面對現場不規范操作、安全觀念淡薄等問題時,也會迅速“晴”轉“陰”,爆發出嚴厲的一面。安全巡視時,發現履帶吊基礎支墊不穩,張光明會立馬叫停,并嚴厲告誡旁站的安全員“要注重細節,馬虎不得!”作業工人習慣用“老標準”應付“新情況”,張光明在“指正”無果后,也會嚴肅開具整改罰單。對待安全問題,他總是不留情面,并用剛柔相濟的方法讓工人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他說“只有從心里接受,這個安全的‘鎖’才能牢固。”
當“張老師”,他自有方法
安全管理工作讓張光明戴上了嚴肅的“面具”,但內心的柔軟卻是他不變的底色。在面對現場作業人員培訓、新員工“導師帶徒”工作時,他既是嚴師,又是益友,既手握“戒尺”,也點亮燭光。
橋梁施工開始后,需要技術過硬的“持證”焊接人員,項目部開始也組織過幾次取證考試,但因不了解考試方式方法,通過率極低,遠遠達不到即將到來的鋼梁架設焊接工作要求。張光明坐不住了,他一邊向其他單位打聽如何提高通過率,一邊積極與當地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取得聯系,詳細了解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取證流程等,在了解清楚后,他立刻與各作業班組溝通,并提出以現場“比武”初步篩選有技術基礎的作業人員,再督促幫助他們完成學習培訓,最后再參加取證考試的方法,最終,15名作業人員全部取得相關證件。
麗水項目有近半數的年輕人,作為“老師傅”如何做好傳幫帶工作,張光明有自己的方法。對于新收的徒弟,他會先安排他們學制度、看圖紙,熟悉各類規范標準,然后再帶他們到現場實地教學。他還有一套自制的基礎檢查表,等徒弟們學得差不多時,就會帶著表去現場量化檢查。他常常鼓勵徒弟們積極學習取證、拓寬知識面,徒弟薛浩周說:“我師傅是既是一位耐心的老師,也是一個寬容的長輩,不但指導我實踐,也允許我試錯,幫助我改正。”
當“張導”,他擔當盡責
“導演,下一場拍什么?”“咱們男主角要登場了,做好準備!”
今年6月,麗水市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月”暨“四小”安全教育制度現場觀摩會要在中鐵一局麗水項目設分會場,承辦單位除了要組織好現場觀摩活動,還要在觀摩前報送應急救援演練宣傳片。
張光明想不到有一天會為拍一部宣傳片而犯難。在觀看了大量同類型宣傳片后,他開始構思故事腳本,聯系拍攝團隊,擔起“導演”角色。時長只有5分鐘,既要突出主題,又要彰顯企業形象……他仔細推敲每一句臺詞,細化每一個鏡頭。演練當天,他拿起喇叭,認真指導每個出鏡人員的動作,和攝像師溝通拍攝角度,一遍遍鼓勵因反復NG而氣餒的演員……在他的努力下,宣傳片在兩天后終于拍攝完成,并在全市觀摩會上播放。
相比于拍攝宣傳片,策劃、組織市級觀摩活動更加千頭萬緒,工作量也更大。時間緊、任務重,通過到周邊兄弟單位學習,以及與專業策劃公司溝通后,張光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張光明把全部環節拆分成67個小節點,并劃分責任區,分工到人,從會場布置到展板敲定,從展區人員安排到解說串詞,他都親自操刀、緊盯落實。6月25日,這場籌備近50天、現場觀摩人員達200余人的觀摩會順利落下帷幕,獲得麗水市建設局、安全管理中心、建設、監理等單位的高度評價。“雖然老張之前沒有做過相關工作,但他不僅不推不諉,主動擔當,而且耐心細致,會盡全力把安排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好!” 項目負責人童禮剛說道。
從業二十余年,櫛風沐雨,改變的是歲月的年輪,不變的是奮斗的足跡。張光明靠著這股子“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勁頭,一次次踏出“舒適區”,用奮斗譜寫著平凡而又多彩的人生。
察看現場吊裝設備
帶隊組織現場檢查(左一)
講解安全警示牌
日常檢查
工作中的張光明
指導青年員工(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