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阿城
清晨5時多,位于祖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天已經亮了。住在阿城的賓館里,窗戶正對著東方,每天第一縷陽光透進未拉嚴實的窗簾縫隙照在墻壁上,格外明亮。
十月的陽光總招人歡喜,迫不急待地走出屋子站在露天里,迎面而來的風卻攜裹著陣陣寒意,趕緊跑回房子把箱子里的厚衣服拿出來全部穿上,再次走出屋子沐浴著清晨的陽光,欣賞著猶如洗過一般湛藍的天空。縣城街道邊的柳樹葉子簌簌落下,落在地上又隨風飄起。公路兩旁的楊樹落盡了葉子,樹下的雜草都枯萎了,地里挺立的玉米秸稈在沙沙作響。縱使在這十月里能看到阿城的一抹綠色,那種綠色沒有水份,沒有絲毫生機。
今天的阿城雖然是一個不怎么出名的地方,但在歷史上也曾有過高光時刻。一千多年前,生活在阿什河畔的女真人完顏部落從這里興起,先是統一了女真族,騎馬征戰天下,再滅掉了遼國,后俘虜了北宋兩位皇帝,占據了大半個中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金朝,前后共歷經10位皇帝,在與南宋對峙了一百多年后,湮滅在宋人的仇恨和蒙古族的鐵騎之下。阿城是金朝的上京會寧府,是金朝的第一個都城,縣城西南方向就能尋覓到好多金朝留存的古跡。走在大街上看到的盡是身著漢服的人們,聊起來多為漢族,也有滿族,從未遇見女真族完顏姓氏的人。想起在修建西平鐵路的時候,甘肅省涇川縣有個完顏村,據說是女真族的后裔,是當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完顏姓氏聚居地。從阿城此去涇川遙遙兩千余里,具有金朝王室血統的女真族一脈為躲避迫害,一路向西逃亡,定居在甘肅省涇水河畔的村莊里,隱姓埋名幾百年。歷史上完顏氏崛起之地在阿城,現如今最多的完顏后人卻在涇川,真是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啊!
十月的季節里,又一次來到阿城,只為那吉黑高速公路剩余的鋼護欄安裝工程。2020年的十月份,阿城的天空飄起了雪花,一夜之間就給大地披上了銀裝。那是第一次來到阿城,工程剛剛開始,既忙著建設混凝土拌合站和預制梁場,又忙著灌注橋梁樁基,還要準備澆筑第一片預制箱梁,臨建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那年十月,既使穿上厚實的羽絨服,戴著毛線編制的帽子,也難以抵擋阿城冬日里的寒冷。同志們不畏嚴寒,順利完成拌合站和梁場的建設任務,澆筑了第一片箱梁。今年十月份,工程只剩下最后的沖刺了,又來搶工。
工程臨近尾聲項目部的管理人員調走了不少,現場的工人數量明顯不足。項目部領導一聲招呼,小車司機開起了灑水車;設備工程師擺弄起了發電機;工程部的小伙子也擰起了螺栓;財務、辦公室,這些平常很少去工地的人員也主動請纓上橋面打掃衛生……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趕在下雪前完成所有的剩余工程。幸好今年十月的阿城天公作美,氣溫零度左右,還有喜人的暖陽。路面上叉車配合,工人師傅們在安裝橋梁防護攔桿;畫線機在涂畫地面標識標線;項目部的管理人員在安裝鋼護欄支撐件……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這兒早上5點多天就亮了,項目部7點上班,中午也沒多余的時間休息,直到下午17時夜幕降臨。同志們勞累了一天,回到項目部還有資料要做。
吉黑項目部位于混凝土拌合站旁邊。2022年10月份,項目部領導為節約成本,將駐地從樓房里搬到了出來,住進舊的彩鋼活動房里。雨天雨水就從地面的縫隙里滲了進去,同志們笑稱這是天然的加濕器;駐地緊鄰碎石場和水穩站,桌子上總有擦不完的灰塵;幾個部門合并辦公,文件柜和辦公桌擠滿了屋子,里面的人側身才能通過。幸褔的是房子里裝有暖氣片,冬季里外面冰天雪地,屋子里暖意融融。也曾在這個簡陋的活動房里,與同志們一道度過熱鬧難忘的2022年元旦。如今工程快結束項目部又要搬遷了,有著幾分莫名地留戀。
近些年,公司在黑龍江省斷斷續續干過幾處工程,過去的哈爾濱陽明灘大橋、木蘭大道路面鋪裝工程,收獲滿滿;今天的吉黑高速公路工程,總結不少。吉黑高速公路亞溝樞紐互通號稱黑龍江省最大的立交橋,僅匝道就有9條,匝道全長7.9千米,項目部承擔著兩條主線和四條匝道的建設。這兒有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在黑土地上修建臨時便道可不容易。這里冬季氣溫低下,一年有效施工時間僅7個月,緊張的工期,大幅增加的管理成本,學習和總結的地方很多很多。四年多的努力,一個個樁基灌注,一個個墩臺矗立,一片片箱梁落下,還完成了4處既有線工程施工。那是全線安全風險最高的工程,建設單位有意將既有線工程集中打包放在一個標段里,選擇了泱泱國企作為施工單位。下穿哈牡客運專線U型槽、上跨成賓鐵路大橋、上跨砂鋼線高速公路橋改擴建,四幅上跨濱綏鐵路橋施工,工點分散,風險高,施工組織難度大,跨鐵手續辦理復雜繁瑣。俗話說沒有金鋼鉆就別攬瓷器活。縱使有金鋼鉆,跨鐵路線的瓷器活也不好干,建設關系不清,工期被一拖再拖,正常工程逼成了搶工工程。項目部的同志們不怕困難,一個個克服,由易而難,逐個突破。跨濱綏線箱梁架設時已是2023年的7月份,天窗施工點12時至14時,正是阿城每年高溫和每天高溫的時候,項目部全員皆兵,調整作息時間,二十多天的堅持,同志們的臉和胳膊都黑了一圈。
今天,橋梁鋼護欄安裝結束了,路面清掃干凈了,一切準備就緒,等待著工程驗交通車。橋下玉米秸稈翻埋在泥土里,積蓄著來年的生長的能量。站在既將開通的橋面上,享受著十月的陽光,忍受著勁風的吹襲,回憶著四年多的時間,數次來到阿城,來到項目部,在工地上洽談過鋼梁,驗收過架橋機,搬過模板,擰過螺栓……也曾成為參建吉黑高速公路的一員,有著幾多自豪!也暗自神傷。個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為清楚。可是傷心又有何用?一切未到定論的時候,還有許多機會,仍需盡最大的努力,繼續昂首前行。堅持下來了,委屈痛苦又算得了什么;繼續堅持下去,終究會有收獲。
臨了,其實在項目部從頭干到尾的同志們有著更多的感慨,臨危受命的同志們有著逆行者的堅毅和無畏。每個人走過的路,經歷過的事,受過的苦,都是他自己人生獨一無二的沉淀與回憶,猶如十月阿城的陽光一樣,明亮喜人;也如阿城厚重的歷史一樣,愈久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