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昌九初建
2022年中秋前夕,公司中標昌九高鐵,上下一片歡喜。工程人貫徹鐵路項目跑步進場的優良傳統,顧不得中秋團圓賞月,策劃組成員結隊飛往南昌,人力部門更是坐陣前線調兵遣將。一時間,尋找駐地的不分天晴下雨,勘察工地的早出晚歸。
中鐵一局承建的昌九高鐵CJZQ-1標段從九江廬山站引出,全長17.025公里,包括20座橋梁、8座隧道, 11次跨越既有鐵路、2次跨越新建鐵路聯絡線、5次跨越高速公路,1次跨越碼頭水庫,工期緊,任務重。為了盡量縮短前期籌建時間,駐地首選現有住房。我和工程、安質等部門人員組成“尋房”小隊,在工地附近尋找合適的指揮部駐地。
指揮部初步計劃要上30余人,除了辦公住宿外,要有自己的職工食堂,會議室還要容得下80多人開會。開始時,大家集中找了十幾處地方,不是位置較遠面積小,就是價格談不攏,尋了近半個月,駐地問題還是沒解決。眼看還有兩天業主就要來檢查項目駐地情況,我們還在尋找的路上,急得公司總經理閔總也親臨現場動員一切力量“尋房”。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一愁莫展之時,我們在一處工業區電子廠找到了一棟四層樓,對方只裝修了一二層,三四層還未裝修,總共有1000多坪,而且食堂獨立,價格也合理。經過溝通協商,合同簽訂的當天就啟動了裝修工作,為加快進度,全體人員進行了簡單分工,規劃的、聯系裝修的、東西搬遷的,大家齊動腦、動手,等業主指揮長來檢查時,我們基本能夠辦公了。在規劃駐地場所時,我們在辦公樓前的空地,建了一個標準化籃球場和停車場,給大樓周圍加裝了圍欄。只用了10天時間,一座獨立的、有自己標識標牌的指揮部駐地建設完成。
指揮部駐地確定后,下轄的三個工區駐地幾經周折也逐一落實。一工區選了一處停用的小學,二工區選了一棟村民住宅樓,三工區選了一處停用的幼兒園,面積不夠的,在有限的空間內搭建配套活動房,入住與裝修同時進行。只要有地方住,食堂能開火,大家的心就有了著落,工作也就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駐地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拌合站的選址和建設。鐵路項目不允許使用商品混凝土,場站建設是工程開工的前提條件,項目策劃建“三站三場”。九江位于長江中下游,放眼望去平坦的地方基本都是農田,為響應農耕政策不能征遷使用。工地附近的廬山站,有一處隸屬鐵路單位的鋪軌基地,建場面積足夠,唯一缺點是廬山站鐵路線較多,進出站的涵洞最高4.3米,最寬3.9米,計劃的8方混凝土運輸車無法從涵洞安全通過。但除此地外,確實找不出更合適的場地了,經過幾番討論敲定這塊地之后,把計劃的8方混凝土運輸車改成6方。然而,在我們步行踏勘場地規劃情況時,卻發現可以從涵洞旁邊修條便道繞過,一時的愁云瞬間散去,隨之又感慨下次“眼光”放寬點,不能被眼前固有事物蒙蔽。
選址確定了,設備進場卻成了難題。因運輸拌合站設備的車輛長13米,進場彎道過不去,只得大車換小車進行倒運。然而,途中又要經過兩處別的單位工地和一段農家便道,倒運的途中也是磕磕絆絆。今天,因對方施工在路上架起了吊車要等,明天,通過便道時不小心壓死了村民生蛋的雞要賠,后天,個別老鄉不滿重車路過將啤酒瓶摔碎在道路上爆胎……零零碎碎的事情幾乎沒有中斷過。那時,一工區的物機部部長不是在道路協調的現場就是在去的路上,好在最后都平安化解,1號拌合站和1號鋼筋場歷經月余終于建成。有了1號站的經驗,2號、3號站也陸續建設完成。
為了保證停電后攪拌機能照常運轉,每個拌合站設計配備兩臺發電機。1號站發電機房建設完成后,由于疫情影響,設備廠家遲遲不發貨,再三催促收到設備后,發現房子里安裝兩臺機子空間不夠,也沒有地方擴建,經過一番討論索性安裝一臺,將另一臺安裝到2號站。另外給機房配備轉換開關,一旦停電可先接通一臺攪拌機,完成攪拌卸料后再接通另一臺。
九江號稱“三江之口”,按理說地下水資源應該很豐富,故項目部在設計1號、2號拌合站時預備引用地下水,然而拌合站建成之后,在周邊連打幾口深達100多米的井,出水量卻達不到正常拌合用量。無奈之余,只能引用自來水解決。發電機和拌合用水的事情暫時這樣解決了,雖說事后也未出現大的影響,但這也反映出我們的策劃水平有待提高。
1號和2號混凝土拌合站和鋼筋場位于既有鐵路線路附近,為確保鐵路運營安全,規定:機械設備和人員不能進入劃定的界限內、輕薄材料一律不準“漂浮”出現、現場不準使用紅色標識、鋼筋棚和砂石料棚屋頂要換成樹脂瓦并使用拉索加固……,方方面面都要做到雙重保險,嚴格驗收之后才允許投入使用。歷經近兩個月,“三站三場”均投入使用,項目大干的“幕布”隨即迅速打開。
2024年春節前,我又一次來到昌九,看到現場一片“大干快上”的忙碌場面,不禁想起一年前曾在這的小賓館里自我隔離的日子,想起孩子首次去哈爾濱讀書無人陪送,想起陪伴老父親生病住院期間還在畫圖琢磨3號鋼筋場橋式起重機凈跨等問題……一幕幕如電影般劃過腦際,幾多感慨,便作文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