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學習,讓我為成功找到對策——記久永項目副總工馬文勇
2006年畢業的馬文勇,曾先后參加了銅九鐵路、渝湘高速、貴清高速、久永鐵路等項目的施工建設。在施工一線的多年錘煉,已經把這個初出茅廬的技術員鍛造成現任的久永項目的副總工,主管了工程部的日常工作。
很多人都看見過馬文勇在施工現場的忙碌身影,但他身上的學習精神更叫人印象深刻,他的這種不忘書本,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意識更是難得。而且,光自己學習還不夠,他還要拉上底下的一班人馬,參加各種技術培訓、考試……而他的這些培訓也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等到工程開工之時,這支已經經過“提早練兵”的隊伍自然能拿出勢如破竹的氣勢,一往無前的拼勁,而且各個技術過硬。
他的“培訓會”
工人們的“大課堂”
久永鐵路全長35.736公里,為綜合性標段。管段內包含多座橋梁、隧道、涵洞,區間路基土石方量大,涉及制架梁、站場房建及給排水、正線站場鋪軌等多項任務,既有川黔線線(現)久長車站站改工程,又要新建新寨、雙流、永溫3個車站。沿線構造物以及防護形式多樣,施工標準要求高,技術管理范圍廣、技術難度大。
不光如此,業主還將工期由原本定好的2013年2月底提前至今年年底,而原先由新運公司承擔的制架梁及鋪軌任務也落在了項目頭上,因此,久永項目部上半年的工作面臨了空前壓力。
面對諸多難題,馬文勇定期組織各架子隊技術人員認真學習施工指南、質量驗收標準、施工方案等。當然,為了不影響是施工,培訓的時間只能定在晚上,一般是八點到九點,如果要考試,那就要更晚。光是今年的上半年,他就先后組織了5次技術培訓與考試,參與人數達到130人次。
三個架子隊中隧道工程的主要管理人員和工人,便是他“培訓會”的“受害者”,當然,更是受益者,“受害”是因為他連續舉辦的“隧道質量通病培訓會”、“連續梁施工培訓會”以及“T梁架設現場培訓會”,給本來就繁重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新的內容,而受益是因為通過這些培訓,相關技術人員對某些專業知識的欠缺、施工細節的疏忽,重新得到補充,業務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馬文勇告訴筆者,他組織的培訓班,一是可以給大家一些技術上的具體標準,很直觀的告訴大家如何去做,而不是像之前的“要規范、要符合要求”之類的泛泛而談;二是,這個培訓班可以讓那些主動學習能力差的,得到學習的機會。
在平時,馬文勇還注重同施工人員交流,要求他們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并告誡他們要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和習慣,在平時工作中既要注重工作效率,也要牢牢把握工作質量。他常說,“一項工作,只有做到有計劃、有重點、有措施,才能保證有落實”。
新開一個工點,馬文勇勢必要親自來到施工現場,為技術員、工人做現場指導,對于工程中的特殊及易錯環節,他不但會反復叮嚀,更會及時以文件形式下發詳細的作業指導書和文件,讓大家在工作中“有據可依”。
午夜燈光下的身影
是他在為成功找對策
久永鐵路隧道防水層均采用分離式防水板,但實際中,由于目前國內對于熱熔墊片的生產無相關明確規定,生產隨意性較大,導致很多熱熔墊片與防水板的熱熔點不一致,燒壞防水板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也一度降低了施工效率。“屋漏偏逢連夜雨”,貴州地區的隧道又多位于巖溶發育地段,如若不能解決好上述難題,勢必會給今后隧道防排水埋下隱患。
為此,馬文勇白天在工地上指導施工,晚上回來還要查閱相關資料。除了多方查找資料,他還經常向經驗豐富的老工人討教,沒成想,還真叫他找到了解決的法子。原來,他在熱熔墊片下面又墊了一塊(12×12)㎡防水板,并把這塊防水板與原先的焊接起來,這樣一來就再也不用擔心底下那塊防水板被燒壞,而困擾大家的難題也終于得到了解決。你可別小看這個方法,它不但解決了項目上的難題,還得到了成都鐵路局貴陽建設指揮部的高度肯定,而且還要組織市域公司的其它參建單位來學習呢。
久長車站站改工程是久永鐵路管段內重點控制工程:一方面,是因為施工環境復雜,線上列車繁忙,周邊涵蓋761專用線、中石油專用線,留給施工的場地十分有限,對施工安全有著極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項目前期受到了圖紙、拆遷、道路管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工期嚴重滯后。
但面對這些困境,馬文勇和他帶領的團隊,始終堅持“只為成功找對策,不為失敗找理由”的工作理念,不斷調整,合理優化施工方案,把方案細化到每一階段、每一過程,以期尋找突破點。
馬文勇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和總體工期的要求,大膽把原設計中“頂進法”施工的涵洞,變更為“架設D便梁,大開挖”的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功效,為久長車站站改順利實施和按期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份遲來的圖紙
一次壓力下的逆襲
久永項目施工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圖紙一直不能到位,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而軌道工程的意義可謂是“承上啟下”、舉足輕重,它的成敗關系到整個項目的成敗。
等到圖紙拿到手的時候,距離給業主上報軌道計劃的時間只剩下15天,你要想在15天里把熟悉圖紙、了解規范、準確計算工程量這一整套工作全部搞定并不容易。為此,馬文勇每天起早貪黑,一發現圖紙中有問題,就趕緊找業主溝通,一有疑惑,立馬便跑到設計院的辦公地同設計人員進行交流。而在等待圖紙的時間里,他和手下的相關技術人員也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的主動的去補充一些基礎知識,做一些相關準備。
而且,橋梁公司在以前從未接觸過軌道工程,既沒有沒有充分的經驗,也沒有足夠的底氣,再加之施工圖紙過晚到位,而久永鐵路又是“區間無縫線路”……這些都讓項目上上下下倍感“壓力山大”。
“時間緊、任務重”,但這份壓力并沒有把他壓垮,反而讓他“絕處逢生”打響了一場漂亮的逆襲戰。經過與設計院、業主、監理的多方溝通,以及相關專家的指導和幫助,軌道工作的任務不但圓滿完成,馬文勇對鋪架也有了一個系統的計劃。相信即將到來的站后工程,他也會有足夠的準備去全力以赴。
學習是我的性格
也是來自于壓力
馬文勇說,自己之所以注重平時的學習,是因為自己打小骨子里就有一股子倔勁:既然要做一件事,那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一個搞技術的,不學習可不行。另一個原因,就是近年來公司每年招募的新員工基本都是本科學歷,起點要比他高,這也讓他感到有一些壓力,唯有自己也不斷學習,汲取新的知識,才能在新的人才競爭中保持優勢,不被淘汰。
在馬文勇看來,當今社會技術日新月異,施工企業既面臨巨大市場壓力,也存在希望和機遇,這個希望就是企業自身是否擁有過硬的、獨家的技術手段來“安身立命”。而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更是要虛心學習、時刻不忘學習,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把實現技術和現場施工靈活有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在自己崗位上有所突破。
馬文勇說,今年下半年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難度將會更大。如何確保線下工程順利完工,鋪架、站改及站后工程迅速有序推進;如何明確施工方案和技術要點,做好全員交底;如何進一步細化技術管理細則,提高技術管理水平,發揚團隊精神……都將是他要思考的問題,對此,他也將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并不斷前進。
責任編輯: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