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型項目拼出的全能戰士 —記橋梁公司陜鐵院項目部工程師李浩
這是一座世界上最短的高速鐵路,卻集合了國內所有普鐵至高鐵元素;這是一座擁有鐵路與公路多重用途的裸露隧道,留給人們的無不是驚嘆與震撼后的種種遐想;這是一段很短卻永遠無法運營的高速公路,旁邊孤零零屹立的橋墩與澆筑一半的箱梁注定將永遠訴說屬于他們的故事……
這就是國內首個將高鐵、道橋、隧道、房建等元素集為一體的一比一實體教學模型,他們雖小雖短但以多姿多彩的形態清晰的展示著中國工程發展歷程。
從大項目到小項目,他勇挑重擔
這一偉大工程杰作的背后凝結著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智慧及施工精英團隊的創作,然而,這項工程的完美實現卻離不開一位30出頭,技術精湛全面,常心懷感恩而又默默無聞的現場管理人員,他就是橋梁公司陜鐵院項目部工程師李浩。
自2003年畢業以來,李浩先后參與了蘇州南環高架、寧波繞城高速、哈大高鐵、蘭渝鐵路建設、渭河治理等多項不同施工類型的工程建設,獨立負責過技術、安質及生產等多方面的工作,已經是一名現場管理的多面手。
2013年6月,得知公司要在自己的母校建設一個工程實訓基地消息后,他自告奮勇要求參與此項工程建設。他心里也清楚,論工程造價是公司所有項目上最小的一個,甚至不到眾多項目的一個零頭,但工程集合了國內各種類型的高鐵、隧道、道橋、房建施工工藝及材料,施工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同時也是一次學習的絕佳機會,不容錯過。
誰愿意去既不掙錢又操心難干,還不出業績的項目,可他堅信這個項目既能全面提升自己既,又是回報母校大好機會。
時間最終驗證了他當初的似乎“傻氣”的選擇,也最終收獲了屬于他的人生碩果。
從單一技術到多元發展,他率先實現蛻變
盡管已經信心十足,可令他始料未及是,如今擺在他面前的工程不是起初想象的那么簡單。僅638米的高鐵實訓工程,就布置了全國各條從普鐵至高鐵線中涉及到的CRTS I型、II型、III 型板式和雙塊式,新11型、IIIa型、寬枕、木枕、有砟無砟過渡枕,9號道岔、12號可動心左開道岔及無縫焊接等多達30余種工藝工法及百余種材料大集合。
工程量小,造價低,工藝工法種類繁雜及轉換頻繁,是這項工程的顯著特點,以往和公司合作過的施工隊伍在看完此項工程后毫無猶豫選擇了退縮,只說可以提供各方面幫助。
考慮到迫在眉睫的工程壓力,他大膽提出讓別人干不如自己當“老板”干,也正是這一決策,也得以讓他自己快速成長。
白天,他馬不停蹄,組織生產、測量放線、技術指導,不敢有絲毫差錯,因為他心里清楚,這么小的工程,僅一次失誤或者返工都會造成相當損失。晚上,他通宵達旦,反復翻閱各類高鐵圖集和規范,下載各類施工視頻資料,編寫專項施工方案,他總是顯得十分焦躁不安,從來不抽煙的他也總會在夜深的時候冒上幾根。因為他很清楚,工序與工序的轉換時間有的甚至都不到一天時間就能完成,如若準備不充分,就會造成停工。為了徹底掌握清楚各項工法,有好多次他都是深更半夜跑到正在施工的大西高鐵工地尋求幫助,或者借用一些施工模板及機具,他也先后多次到達西寶高鐵、滬杭等不同高速鐵路類別的工地取經學習。
就這樣,他將大西線雙塊式軌排施工技術,西寶客運專線排架及支撐體系設備一一都請進了校園,為靚麗母校鑄造了一條涵蓋全國高鐵元素的校園高鐵,他也成了眾多在校師弟師妹們“追求”的現場教學老師。
正是首戰的勝利與自我加壓的超越與蛻變,他更加信心十足,決定再次向眾多專家學者定義的世界首個校園實體公鐵兩用的教學隧道施工展開進攻。
很多人都猜疑,校園內修個隧道有啥用,甚至具有隧道經驗的隊伍說100米長的隧道有啥可修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就這100米長的隧道實訓工程,光各項論證就長達2年之久,至今設計院出的圖紙也只是一份沒有簽章的草圖。說具體點,工程的難點就是建成后是隧道,建設過程卻不是隧道,它是一種全新的施工工藝,他的施工特點就在遵循施工安全質量等基本設計原則的基礎上,一切以實訓教學為核心,有意識、有針對性的設計、布置出一些所謂的“教學點”和“病害點”,讓工程所有的工藝工法、施工工序等依次有規律的進行演變,進行展示,最終形成整體與剖面,成品與半成品,隱藏與外漏,安全與隱患,合格與不合格等全方位、立體化的效果展示。
這的確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唯一實體隧道教學模型,這一說法確實得到了業內專家學者的一直認可。
到底該如何實施或者將一切美好設計理論及設想轉換為實體工程呈現出來,重擔又一次壓倒了他的肩膀上。
“看到設計圖紙的那一刻,我頭皮都麻木了”,他也時常給其他項目員工講到,“既然選擇了這個項目,即使前面的道路再難,都必須無條件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這就是他的品質,也是一名工程人員應該有的品質。
從理論到實踐,他用實踐說服業主
這一次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關是書本理論與實際操作的對抗。理論上任何一道工序的施工準備及轉換都必須滿足各項條件要求,都有著相當“理論”的時間及程序要求,可實際工期要求完全不允許照本宣科。溝通成為了第一障礙,現場如此簡單的施工步驟在第一次當業主“老師”眼里,總是那么的讓人費解,可他們說的的確都很有道理。
在多次書本理論與實際的“較量”下,如何讓昔日的學生來說服老師成為了最大的障礙。那一段時間,他大多數時間都停留在專項方案的反復編制與一次次否認后的郁悶中。在之后不得不妥協按照業主指示的方案實施后,換取的代價就唯有返工或者是無法繼續實施,經過幾次的反復,業主不得不開始傾聽施工人員的意見和想法,也接受了他提出的各項施工建議并逐一進行了采納。
從技術到現場,他游刃有余
一個月內要完成100米長,寬12米,高8米,達2300立方混凝土及170噸鋼筋制作綁扎等隧道主體施工任務,這對于他以及所有人員算得上是最大的一次考驗,倘若完不成,那就意味著冬季施工成本得翻翻。
他倒排工期卻始終因商混制約及地方干擾無法實現節點目標,然而他再一次似乎很“草率”的決定讓各項工作任務和目標變得十分清晰和簡單,“只要能夠保證一天達到一次混凝土澆筑,總工期目標就能夠實現”,他在會上闡述了他的理由,最終也得到了團隊的認可,當初看來也是無奈之舉。
100米長的工作面上,到處穿梭者身著黃色馬甲的操作工人,這種場面絕不亞于其他大項目的大干場面,那一個月近120人在共同戰斗,而組織協調指揮這些戰斗員的指揮官卻只有他一個,他的確在這里過足了拿著固定工資收入的“老板”癮。
從密密麻麻的滿堂紅支架的搭設,到100米長內外模板的定型,到一次次長臂汽車泵的仰天長嘯,無不告示著人們這場戰斗的緊張;從第一段墻身澆筑,到第一個橫洞合攏,直至到進出洞鐵路與公路兩個不同洞門的成型,也預兆著隧道主體工程的順利按期結束。
在竹膠板臨時拼成的長條桌上,當100多人側著身體舉杯歡慶的那一刻,他無不為自己的勝利而感到自豪,他激動的淚花已經渲染參雜到啤酒杯中一飲而盡,一切短暫的磨難與痛苦在那一刻卻是如此珍貴和值得記憶。
感謝師恩,回報母校。母校再一次用獨特的教育方式讓他從模型項目部成長為施工生產的全能戰士。在企業這個家庭中,他將用屬于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再次出發,不斷創造新的價值,以此實現屬于他的那份真正意義的人生價值。
高速鐵路實訓工區
高速鐵路隧道實訓基地
高速鐵路隧道實訓基地
道橋綜合檢測實訓基地
李浩與項目負責人及總工現場辦公
責任編輯 :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