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淺談如何完善內控體系建設,增強企業風險防范
2002年美國因為安然事件出臺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而國家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五部委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于2008年5月22日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對企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企業內部體系的現狀和問題
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有效的應對風險策略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保證。無論是內控建設,還是風險管理,其都是為了企業在經營中發展壯大。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企業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面臨著重重經營風險,防范企業經營風險是每一位企業決策者和管理人員隨時面臨比較棘手的問題,而導致風險存在的因素在于企業內部體系是否健全有效合理的運行,但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還存在著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導致內部控制現狀仍不樂觀,主要體現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反饋環節上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融合、繁冗
在進行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時,要從系統的角度,全面的研究企業各部門制度的邊界,從而使制度既能夠有效的對接,又不會引起重疊,而且要對各項制度予以細化,要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內部控制制度認識的片面性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是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國有企業參考其它企業的內控制度,略作修改,未經實踐檢驗,拿來就用,且企業往往按照以往發生的事例來吸取教訓,很少能對將來會發生的趨勢作分析,這樣制定的制度有可能是落后于企業管理需要的。
(三)內控制度評價體系流于形式
內控制度是對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監控,是一項全員參與的工作,但內部控制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控制的實際效果。公司有章不循,有制不依,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只是將自己建立的一套內部控制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就算完事,至于是否得到實施,從不過問。
(四)內部審計重視不夠、形同虛設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應從第三者的立場上客觀公正地對企業的經濟監督進行再監督,它的地位應當是超然獨立的。但是目前企業大部分內部審計部門基本上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這樣就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權威性,以致于違法違紀現象時常發生。
二、完善企業內控體系建設,是當前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風險防范的一項重要管理內容,主要對策建議如下:
(一)內控體系建設注重持續提升完善
內控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勞永逸,需要一個持續改進、不斷優化的過程。國有企業不缺乏管理控制措施與手段,缺乏的是對管理控制措施動態化、持續性的提升完善。行業新政策的出臺、市場需求變動等都會引起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環境一變,企業就要做出應對,做出必要的創新變革。若內控體系不能隨之更新完善,那么內控體系必將不滿足企業需要,停留在紙面上。
(二)內控理念要融入企業文化
內控體系的建設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需要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強化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并有效落實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現代管理的科學方法,具有導向、激勵、凝聚、融合、輻射的功能,是企業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國有企業內控體系建設要注重將內控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的導向、凝聚作用,引導員工樹立內控理念,掌握內控知識,遵守內部控制制度,凝聚員工內控共識,形成統一的內控思想,營造良好的內控文化氛圍,實現風險的“軟”控制。
(三)完善用人制度,提高業務素質
人力資源要素的數量和質量狀況,人力資源所具有的忠誠、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活力和強大推動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調動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人力資源的潛能,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人力資源控制應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以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加強對職工業績考核,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強化內控監督職能
增強內控監督部門的獨立性,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可以獨立思考,做出判斷,保證經濟上的獨立,不會在經濟上受制于監督單位,可以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內控監督的權威性,使其在地位上高于其他職能部門,具有高度的權威性。保證內控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只有不斷強化內控人員的責任和風險意識,嚴格按照內控規范運作,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才能對真實情況起到最有效的監督;只有不斷強化組織紀律,通過紀檢、監察部門等內部單位對內控工作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再監督,才能對內控監督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證。